柔和酱香型白酒标准?
GB/T 26760-2011,目前绝大多数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,都是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,为国家推荐标准,比较特殊的是茅台旗下酱香酒使用了另一个标准GB/T 18356,虽然也是国家推荐执行标准,但这是专属于茅台酒的地理标志独家标准
柔和酱香型和酱香型的区别?
所谓的柔和酱香型,和传统大曲酱香区别在哪? 酱香型大家都比较熟悉,又叫茅香型,以茅台、郎酒、国台等为代表, 主要特点是酱香突出,幽雅细致,酒体醇厚,回味悠长,空杯留香等。 这两年,茅台技术开发公司连续出了几款OEM产品,都叫柔和酱香型, 号称“绵柔醇和、优雅细腻、酱香显著、尾净味长、空杯留香”。 有些朋友比较好奇,这是酱香酒酿酒技术层面的创新吗? 这酒是不是用来争夺喝浓香型白酒的客户的? 据了解,作为茅台技开首创的53%vol柔和酱香型白酒, 它在工艺上秉承传统酱香型白酒工艺,不仅具有传统酱香白酒的典型特征, 而且在酒体风格、酒体组成分含量上区别于传统酱香。 具体来说,这类酒提高了优质酒产量,七个轮次的出酒率更加均衡; 同时适度减小了一、二轮次酒的酸涩味与六、七轮次酒的焦糊味; 较之普通酱香酒含有较少的易挥发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, 且糠醛、苯甲醛等酱香型特征组分含量相对较低; 以绵甜柔和为主体,兼容绵、爽、净的独特风格特点。 这酒的定位在笔者看来,走了个捷径,迎合了现在市场的年轻群体, 也迎合了浓香型白酒市场,从销量表现来看,是一次对市场的成功妥协。 这两部分消费者的口感恰恰都是偏好绵甜柔和, 而和正宗酱香酒五子粱酱的特点差别就很明显了。 这种做法提高了出酒率,缩短生产周期,降低了成本, 短期来看利润也很可观,当然酒体的后味也会变得很短, 也喝不出传统坤沙的那种口感,老酒鬼们还是会独爱传统酱香。 客观来说,这类探索有利于酱香多品类、差异化格局的形成, 对推动整个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不无裨益。 年轻消费者饮用口感往往偏柔和、绵雅像五子粱酱这样。 酱香型白酒这一大类也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口碑传播。 有了这一层过渡,随着时间的积累, 预计会有部分酒友从柔和酱香专为更为经典的传统五子粱酱。
柔和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?
GB/T 26760-2011,目前绝大多数酱香型白酒执行标准,都是201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国国家标准,为国家推荐标准,比较特殊的是茅台旗下酱香酒使用了另一个标准GB/T 18356,虽然也是国家推荐执行标准,但这是专属于茅台酒的地理标志独家标准。